在工程機械領域,柳工的裝載機很牛,非常暢銷,龍工在裝載機領域屈居柳工之下。
但是,在叉車行業這個領域,2010年以前,不管是龍工叉車還是柳工叉車,都是以自己的裝載機經銷商為銷售渠道,市場上一直銷量不暢,那是因為這些裝載機經銷商們賣一臺裝載機可以賺幾萬元,而賣叉車卻最多賺到幾千元,利潤薄,差距太大,所以這些經銷商覺得無利可圖,所以很不上心,每年的叉車銷售任務慘淡。
2010年后,龍工控股集團率先分離了叉車的業務,在全國尋找叉車代理商,從而讓叉車銷量快速發展,到了2016年度,龍工叉車已經位列國內叉車行業前三甲!而柳工叉車卻和龍工叉車的距離越來越大!
是什么原因讓兩家叉車公司的距離越拉越大?
主要原因還是兩家公司的戰略理念不同!表面上看,柳工的經銷商體系實力雄厚,都是一些雄霸一方的工程機械經銷商,賣一臺鏟車可以賺5W-10W,考核經銷商的方式以捆綁叉車進行銷售,不完成優質全電動叉車銷售任務的,就降低信用額度評級。
但是對于這些拿慣了一臺鏟車賺54W以上利潤的代理商來說,賣叉車根本就是無利可圖!沒有利潤就沒有動力,所以柳工叉車的銷量和龍工叉車距離大幅拉大,兩個品牌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比!柳工現在還在用傳統的營銷方式進行宣傳,要么參加央視節目,要么參加XX展會,但是收效甚微!
龍工叉車走的是和叉車專營店的模式,并且要求全國的叉車專營店盡量靠近合力叉車門店,以此來樹立品牌形象,只要客戶到了合力叉車門店就肯定看得到龍工叉車專營店,并且價格支持力度很大,在價格的優勢下,許多客戶選擇了龍工叉車,從而銷量一路爬升,終于讓龍工叉車爬到了第三的位置,僅次于杭州叉車!
反觀柳工叉車的經銷策略和體系,還是“很傳統”,讓自己的鏟車經銷商做叉車代理,銷量當然也就小了很多了!客戶知道柳工鏟車很棒,但是對于叉車的認可度可遠遠沒有這么高!
所以在叉車這個領域,雖然柳工的經銷商很大,很實力,但是卻沒有龍工優質全電動叉車做得好!兩者之間相差了2-3W臺,這就是距離,這就是差距!看似強大的柳工叉車就這樣被龍工叉車超越了幾條街。
總結,實力比的不是金錢,實力比的是戰略,是戰術!